吃货厨神发家指南 56.麻辣烫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吃货厨神发家指南最新章节!

无心插柳柳成荫。

宋墨玉没想到早上宋之衡带着一包猪肉脯走了, 晚上下学却带回来一叠订单。

“姐,陶溯说他想要五斤。沈非哥哥要半斤,云礼哥哥也要半斤”宋之衡念着他在纸上记的名字说道。

宋墨玉拿着那张纸看了看, 嘿,名字还挺多。书院里头但凡和宋之衡关系好, 家里又不怎么差钱的学子,或多或少都订了这猪肉脯。

宋墨玉放下纸“你知道多少钱一斤吗你就订了出去一斤猪肉可是只能做半斤猪肉脯, 划不来的。”

宋之衡掐了掐手指“我跟他们往高了报的,一斤猪肉脯五十文钱。”

宋墨玉竖起一个大拇指“行。我做。”不愧是她弟,怎么这么会蓝生意。

一斤猪肉脯成本大约在三十文钱, 利润就有二十文。这张单子上订了共有十斤的量,随便一锅做了就能赚二钱银子, 不做白不做。

福瑞大酒楼因百味饺掀起的一阵热潮很快就降了下去。

云鹤镇的有钱人虽多, 却也不傻。他们尝过一两回后, 因为不怎么合口味,都很少再点同样的。福瑞大酒楼却不气馁, 也没有一味地指望着这一口就没的大饺子, 跟着就上了新菜式。

一道名曰汤煨甲鱼, 是把一整只甲鱼煮熟后去掉骨头,再用鸡汤和酒一起熬煮, 起锅时加入葱末、姜末还有水蓼叶。

一道名曰山鲜黄雀,三十只黄雀只取其胸脯上的那点肉先用甜酒煨熟, 然后放到鸡汤里滚过一遍后连汤一块端上桌,只需加一点盐, 噱头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这两道菜都是两钱银子一份,贵得让人咋舌。无论是比手掌大两倍的甲鱼还是三十只黄雀做成一盘菜,处理起来都很费功夫。吃的就是一个食材的难得。顿时就抓住了一干人的眼球。

“老霍。”看着酒楼的近日流水, 马游喜笑颜开的,连带着对霍德福和其他人的语气都好了不少,“以后就这么搞。我已经派人去了海市寻找各类珍惜海产。到时候我们酒楼的菜都是别的地方吃不着的,我看宋家好食还怎么跟我们争。”

霍德福“嗯”了一声没说话,酒楼有他的一份,多挣钱他自然是高兴的。

若说一个月前,有人对马游说那间茶肆将易主,开一间足以撼动他们酒楼地位的饭馆,马游会觉得那人缺心眼。

但是宋家好食崛起之快,如今已经超乎了马游的想象。

马游早先就认定了宋墨玉背后的人来历不简单。而匡英州他们去宋家好食吃饭而不来福瑞大酒楼这点,更加深了马游的猜想。他才不信位高如匡英州会真的为了一个普通的饭馆小掌柜,得罪盘踞宝陵县多年的副手县丞,给足了宋家好食体面。唯一的可能就是,宋墨玉背后的势力可能就是匡英州。

如果只是匡英州的话,马游并不怕。

县令匡英州和主簿邵仲平是大半年前同时来宝陵县赴任的。他们的调令一过来,两人的生平家世就已经被宝陵的商户们查了个门清。匡英州家里三代务农,他中举后进京赶考,几年未中,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中了进士,却娶了一个员外的女儿为妻。此番调任宝陵,匡家人都留在原籍还未跟过来。

至于这邵仲平,似乎是省城中寻常人家出身的。虽说省城中有邵姓的大家族,可马游打听过,那族中可没有一个叫邵仲平的小辈。据说邵仲平和匡英州是在玉京城中结识的,两人志趣相投,机缘巧合下又同赴宝陵,感情甚笃。

这两人加一块都没什么好忌惮的,天高皇帝远,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

怕就是怕不止一个匡英州啊。

马游站在大开的窗户边,望着宋家好食那边升起的炊烟暗想。宋家好食最近做了什么热干面,他让人去打听过,一碗才三文钱,根本没什么赚头。马游还在想宋墨玉也就这么点本事,只能做点穷人才吃得起的饭食。就算他不玩阴的,宋墨玉也是断然比不过他们酒楼的。

这一望他却又望出不同来。

“那是什么”马游指了指几个人一块抬着的东西,那东西用一块布盖着,看不到里面,但是从形状上看着是一张挺沉的桌子。要不然也不至于需要六个人一块抬了。这六个人抬着这东西一路进了宋家好食饭馆侧开的门。

旁边的伙计探头看了看“掌柜的,那是如意坊的几个伙计。其中一个是我表嫂的弟弟,要不要我去打听打听”

“还不快去”马游吼道。

伙计守在街上,见那些人送完东西出来后,立即上前去。片刻后伙计火急火燎地跑了回去。

“怎么样,那是干什么使的”马游站起来迎了两步问道。

伙计比划了一下“掌柜的,他说那就是一张大桌子,但是有很多洞,洞里放着好多锅。他说是宋掌柜找如意坊定做的,他们也不知道用来做什么。”

大桌子,很多洞和锅。这个宋墨玉又搞什么鬼。

马游冥思苦想了一天都没想出来,直到第二天宋家好食的伙计站在门口敲了敲锣大喊“今日新菜麻辣烫十八种菜,任挑任选原汁原味,麻辣干拌,怎样都好吃”

麻辣烫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热干面还没新鲜几天呢,宋掌柜的小饭馆又出新鲜玩意了

凡是宋家好食出品的,哪怕是新品,再贵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再心疼钱的人咬咬牙也花得起。而且这味道每回都是没得说,说一句物超所值也不为过。所以当路人听到伙计的喊声时,他本来只是凑巧路过,这腿也不由自主往宋家好食的店里头走去。

路人一进去就傻了眼。

只见一进饭馆就发现左边靠近厨房的地方正排着长龙。

队伍最前头热气熏腾缭绕散发着香气,排在最前头的三个人一人手里拿了一个木质的大汤盆,正在那大长桌前纠结。

大长桌上共有十八个格子,每个格子里有一口单独的锅,锅里盛满热气腾腾的汤水。每口锅里都放着不同的菜品,有荤有素,任你挑选。

长桌边的墙上标着价码,蔬菜全都是一文钱三串,豆腐类制品一文钱一串,荤菜两文钱一串,至于鸡腿、鸡翅膀这些,都是五文钱一串。要加主食的话,等会拿着木盆跟厨房的小姑娘说一声。米饭一文钱,米粉和热干面都是三文钱,是分开装还是直接跟麻辣烫拌在一块都要提前说。

最后纠结那人也不纠结了,他拿了六串蔬菜,一串豆腐结,一串五花肉和一串鸡爪,递给厨房里的唐惠惠时他又要了一份米饭。加一块满满一大盆总共才八文。

他直接让唐惠惠把米饭和这些菜拌到一块,加了不要钱的油泼辣子、香葱、花生米,满满一大盆端到桌上,随便一口都有菜有肉香气四溢,份量十足,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也有人不要主食,也不用拌在一块,直接就着签子把菜送进嘴里。在铁锅里烫熟的菜,这时候正是吃的最佳时机,每一口都包裹着锅底香浓的汤汁,热气盈盈。

一口一口慢悠悠地吃着,感受着一串又一串不同的味道。入口后无论多么疲惫的身躯,都被这味道牵引着,逐渐放松下来。

“麻辣烫,原来是这么个麻辣烫,哈哈哈,好吃。”有人吃完后一抹嘴笑了笑,还忍不住打了个饱嗝。

这麻辣烫越是趁热吃越畅快,麻得痛快,辣得够味,一下就填满了空虚的胃。

又有人接话“还是这儿好,每次做的都是别地没见过的东西,我这么一大碗才五文钱,热乎乎的。”

还有人没找着位置,和不相熟的人自动拼了一桌。一张桌子上吃饭,相逢即是缘,哪怕以前不认识,现在便也是认识了,立即自动攀谈起来。

“我这个人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懒得很。跟我一般大年纪,每天做工从早做到晚。我不一样,我每天睡到晌午才起来,就做一个下午的活。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不一样。现在我天天早起,就为了来这里吃一顿。我爹还有工头都说见鬼了,怎么大早上就看到我。那我哪能不去,不多挣点钱,这么多好吃的我吃不着,急都急死了。”说话的是个穿着麻衣的少年,边呼噜呼噜往嘴里送菜,边和旁边的人聊天。

那人笑呵呵的接了话茬“那你不得好好谢谢人家宋掌柜。福瑞大酒楼也出新菜了,你去过没”

“豁,二钱银子一道菜,我去吃一回能抵得上我在宋掌柜这吃一个月了我又不是傻。”另一人连连摇头。

他在麻辣烫里加了一份米粉,嫩滑的米粉泡在红辣的汤汁中,红褐色的鸭血、飘着油花的酱色五花肉、煎得金黄的豆腐块、碧绿的油麦菜等混在一块,最上面撒着一层葱花,光是看着便口水直流三千尺。

“要是这五花肉也能一文钱三串就好了”有人把一串五花肉递到嘴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不敢吃太快,怕一下子就吃没了。

“要真是五花肉一文钱三串,你信不信不止咱们镇的来,整个县城的人怕是都要把这饭馆包得里三层外三层了。”

一斤五花肉要十五文,很多人平常都舍不得买,但是这麻辣烫里头三片五花肉串成一串只要两文钱。两文钱吃到三片猪肉,还用了各种高汤好调料做得这般美味,划算也是真划算。

几乎每一个进宋家好食吃饭的客人都觉得,宋墨玉到底靠什么挣钱啊,不会做着做着亏本就不干了吧他们反正都觉得自己赚了。

有纪嫣算账计算着成本,宋墨玉又哪里会亏。麻辣烫利润确实低,但架不住卖的量大,薄利多销,不愁不挣钱。吃腻了炒菜的客人会选择麻辣烫,吃腻了麻辣烫的人也会考虑炒菜,双向引流。而且要说最挣钱的麻辣烫菜品莫过于蔬菜了。毕竟一文钱可以买一两斤蔬菜,却可以串出几十串。

宋墨玉把怎么拌麻辣烫的手法都教给了唐惠惠。唐惠惠一开始还有些把握不准调料的份量,到了后来便练出来了。不管是口重的还是口淡的,只要你同唐惠惠说清楚自己的口味,这小姑娘保准能给你调得十分适口。

不少食客吃饱以后还要过来夸她几句,唐惠惠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后面便逐渐应对自如。

唐惠惠一直忙个不停,少有能闲下来。宋墨玉便让罗芷过来帮她。罗芷负责记住客人的要求,唐惠惠负责做,两人分工合作,做得有条不紊。夏俞和范香兰则负责那些点炒菜的客人,宋墨玉出菜后由他俩端过去。

只是这天,宋墨玉正在厨房里忙碌,忽然听到大堂里吵闹起来。,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