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万岁郑渊大结局 第264章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朕乃万岁郑渊大结局最新章节!

眼前这碗素面颇为简陋,只有几片泛黄菜叶和半碗白面,甚至汤里的油都微不可见。

咕噜……

要是在以前,郑渊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现在却是如见美味,连肚子都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于是他不再犹豫,接过这碗素面,拿起筷子,便大口吃了起来。

“嗯,真香!”

郑渊大快朵颐,三两口就解决了这碗素面。

“孩子,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老汉呵呵一笑,随后又给自己盛了碗面,抓了把粗盐撒在面上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这时,王婆婆从一侧的厨房走出,手里拿着两块干硬的面饼,递到郑渊手上:“后生,多吃点,别饿着了。”

她面容慈祥,态度真诚,眼中含着希冀的光芒,让人不忍拒绝。

“我吃不了太多,一点就行。”

郑渊微微一怔,随后拿过其中一块面饼,撕下大半递给了的老汉,自己则是拿着那块小的饼,蘸着汤水吃下。

老汉也不客气,接过之后几口就将面饼吃完,之后又大口喝着汤面。

而王婆婆坐在旁边看着二人,眼中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周伯,这村子里还剩下几户人家?”就经过短暂的交流,郑渊知道了这是一处名叫沟黎村的村子。

此村地段极其偏远,方圆十余里鲜有人烟,离此最近的县都要走个二十里地。

“不多了,就剩下四十余户,二百余口人,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像老朽这种老弱病残,而那些青年……”说到这,老汉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而一旁的王婆婆也是一脸黯然。

“那你们二老膝下可有子嗣?”郑渊心里一突,再问了一句。

“还有个十二岁的孙儿,如今在县里的学堂念书,每隔半月回来一次。”老汉一想起自己那个颇有读书天赋的孙子,脸上就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县里学堂……”郑渊微微一怔。

别说是在北炎,哪怕是在天华,读书也是件耗费钱财,极其不容易的事。

可老汉一家并不富裕,如何能在北炎读得起书?

“县里前段时间来了位私塾先生,在县里开了家学堂,凡是愿意读书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身份贵贱都可以去听讲。”老汉笑道:“可真是位在世活佛啊!”

“哦,北炎居然有如此贤德之人!”郑渊听后,立马叹服。

这种事天华虽然有,却也无比稀少。

那些儒家士子,凡是有点学识的人,都心高气傲。

只觉得入仕做官是为功名,入世济贫,却实为罕见!

“谁说不是呢,据说那位先生来头很大,是从皇都来的,就连县太爷见了都尊敬的不行!”老汉放下碗筷,不禁回忆道。

“来头很大……”

郑渊嘀咕了一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随后又问道:“周伯,县里可有寄信的驿站?”

“寄信的驿站……有倒是有,不过送信的范围却是很有限。”老汉看了眼郑渊,淡淡问道:“却不知小哥要往哪寄?”

“晚生是天华人士,由于离家许久,怕家中亲朋挂念,所以想寄一封回天华的书信!”郑渊沉默片刻,给出了答复。

“寄到天华……小哥怕是要失望了,县里的驿管只在附近几个府道送信,更远的就要去府道上的驿管,若是寄往天华……则是要去皇都寄了!”老汉耐心解释道。

“这样啊……”郑渊思忖片刻,没有继续说什么。

“皇都离此两万里之遥,山高路远,老朽还是劝小哥算了吧!”老汉语重心长道。

在他眼里,面前的公子哥哪怕有些本事,那估计也是回不了天华了。

倒不如留在村里当个私塾先生,日后在别村,给他相一门亲事,结婚生子,在此安顿余生,也算是人生圆满了。

“此事且放一旁,日后再说吧。”郑渊心意阑珊,放下碗筷,便想出门透口气去。

可突然,门外的街道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

“快,挨家挨户的查,凡是有未交税、未服役者,一概抓走!”

伴随着一声男子的高吼,几个零碎的步伐向此处赶来。

一瞬间,院子里的周伯和王婆婆皆是大惊失色,然后立马抓着郑渊往屋内走去。

“发生什么事了?”郑渊见二人如此慌张,连忙询问。

“是军里出来打秋风的兵痞!”

周伯走入屋内,走到角落,吹开地上的土尘,将露出的木把手打开:“小哥,你快躲进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

这是一处隐秘的地窖,看二人这番作态显然是习以为常,为了避免麻烦,郑渊还是连忙走了下去。

砰砰砰!

门外传来一阵激烈的敲门声。

“来了!”王婆婆看到了周伯的眼色后,便快步上前开门。

嘎吱!

木门打开。

只见三四个充满煞气的兵卒站在门口,眼神冷漠地看向院落内。

带头的是一名腰佩长刀,满脸络腮胡子的兵痞大摇大摆地走入院子内。

他站在院中巡视一圈后问道:“为何这么久才开门?”

“回军爷,老朽和贱内方才在屋内收拾,没来得及出门迎接几位,还望不要见怪。”周伯赔着笑脸,上前恭敬道。

“收拾屋子?我看你是在藏匿什么东西吧!”另一名脸上带有刀疤的男子冷冷一笑,显然是不相信。

“军爷说笑了,老朽家徒四壁,一穷二白,哪有什么好东西可藏匿的?”周伯弓着腰,态度很低,生怕惹恼了面前几人。

而王婆婆则是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

“家徒四壁?一穷二白?”

满脸络腮胡子的兵痞冷冷一笑,接着走到院子的那口锅前,“哐当”一脚踢翻了还留有面食的锅,然后踩着那块掉落在地,被郑渊特意剩余的面饼上,斥道:“这不是还有点东西吗!”

“你……”

周伯脑门青筋直跳,忍不住怒道:“你说便说,为何如此糟践粮食!”

“呦呵,老东西胆子不小,居然敢和我们顶嘴!”

脸上带有刀疤的男子抽出腰间长刀,慢慢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