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只想搞钱 第88章 我在虐文发疯(七)

“他们一直都在找我?”

龙岁岁压下随时发疯的想法,满眼的期盼。

原主那张过于消瘦的脸上,还带着惊喜、兴奋、激动等等的光芒。

“对!他们一直都在找你!”

女警姐姐也很是兴奋。

李苗的亲生父母,一直都在找她,这就表明,她应该不是被遗弃的。

她,极有可能是被拐卖的。

她的亲生父母,并没有嫌弃她的性别,而是应该会非常疼爱她的。

“太好了!我、我找到亲生父母了!他们没有不要我!我、我——”

龙岁岁故作兴奋的模样,说话的时候,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他们没有不要你!”

女警姐姐打从心底里为“李苗”高兴,多好啊,找到了亲生父母,以后就不用再吃苦了!

女警的师傅,那位老民警却没有急着为龙岁岁欢呼。

不是他过于悲观,而是,他太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这世上,不是所有的男女,都配当父母。

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儿女。

哪怕是亲生的。

在没有见到真人之前,在没有亲身经历他们的言行之前,老民警不会轻易下判断。

不过,他也希望一切都有个好的结局。

“师傅,李苗的亲生父母找到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李苗就是被拐卖的。”

女警姐姐还没有忘了李勇才那对可恶的夫妻。

她没有直接说李勇才就是人贩子,但她的意思,也是认定李勇才跟李苗被拐卖的事儿,有关系。

“……不好说!”

老民警却还是一如既往的谨慎。

他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就算有了DNA鉴定,就算李苗的亲生父母找了来,李勇才也可以推脱自己是捡来的!”

“他胡说!既然是捡来的,为什么不去办收养证明,而是费尽心思的跑回老家落户口?”

女警姐姐可不是轻易被蒙蔽的,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

老民警却还是摇头,“话不是这么说,也要考虑我们的传统思想——”

而传统的观念里,血缘大于一切。

收养来的,怕养不熟,索性就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

“再者,李勇才也可以说,人家是心疼孩子,为了孩子着想啊。”

有了收养证明,户口本上,孩子就是“养女”。

孩子不是永远都不识字,一旦看到了户口本,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可能就会自卑,就会觉得寄人篱下。

“师傅!他们心疼孩子?还为了孩子考虑?”

女警姐姐只觉得荒谬。

李勇才都那么明晃晃的虐待李苗了,左右邻居,学校的老师,还有街道的工作人员,全都知道。

他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老民警:……孩子还是年轻啊,见识到的无赖、极品太少。

以至于还这么的“天真”。

李勇才都敢虐待孩子了,或许还参与了拐卖的“交易”之中,他就不只是单纯的无赖。

且,李勇才应该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更要一口咬死。

厚着脸皮的耍赖、胡说,不过是丢人现眼。

而一旦真相曝光,等待李勇才的可就是牢狱之灾喽。

孰轻孰重,李勇才当然分得清。

想要给李勇才定罪,单凭一份亲子鉴定,还不够。

除非有更多的证据。

龙岁岁的耳朵动了动,将两位民警的对话都听了进去。

证据?

她会想办法。

……

傍晚,女警姐姐下班了,她还想把李苗带回自己家。

虽然找到了亲生父母,可对方在几千里外的A市啊。

A市的警方通知到了对方,得知那对夫妻并不在国内。

他们知道消息,也无法立刻赶回来。

毕竟现实中还有工作、航班、路程等等的问题。

女警姐姐他们估计,李苗的亲生父母,最快也要明天才能赶过来。

最慢……就不好说了!

“苗苗,今晚还是去我家吧。我妈知道你喜欢吃红烧肉,今晚特意做了红烧肉呢。”

“……谢谢姐姐!谢谢阿姨!”

龙岁岁甜甜的道谢。

十五岁的小姑娘,乖乖巧巧、软软糯糯,龙岁岁几乎都不用刻意演绎,就看着十分的可爱、软萌。

“不客气!”

女警姐姐禁不住心都要被融化。

哎呀,好卡哇伊啊。

就是太瘦了,喂得胖一些,小脸粉嫩嫩、肉嘟嘟的才好rua。

虽然知道小姑娘不会在这里待太久了,毕竟人家亲生父母都找了来。

亲生父母自然会把小姑娘带走。

但,女警姐姐还是想多喂李苗吃些好东西,让她能长些肉。

小姑娘实在是太瘦了。

女孩子太瘦并不好,没有足够的脂肪,发育啊、月经啊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呢。

今晚吃红烧肉,明早再吃个排骨面,多吃肉、多吃碳水……

女警姐姐暗自盘算着,她已经收拾好,拉着龙岁岁就要下班、回家。

然而,还不等她走出派出所,就听到有人兴奋的喊道。

“来了!来了!”

“我去。直升机!居然是直升机!”

“……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直升机呢。”

“我也是!我去,这是谁啊?居然这么大的阵仗?”

“听说是从国外赶回来的,先是私人飞机开到市里的机场,然后又坐私人直升机来到咱们这个小镇。”

“有钱人!”

除了“壕”,众人根本就想不到更多的形容词。

“什么?李苗的亲生父母来了?”

女警姐姐被老民警叫住了,听到师傅说的话,她那叫一个震惊。

“是啊!就在所长那儿。”

“不是!师傅,不是说他们在国外吗?就算有合适的航班,也来不及吧。”

“是在国外,可人家家里自己有飞机啊!”

老民警说到这里,也忍不住暗自感叹:有钱人啊!这还不是普通的有钱!

一架波音,就要上千万。

关键是,买得起,未必开得起。

开飞机要有机长、空乘等工作人员,还要日常的养护。

再不济,飞机的油耗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字呢。

“真没想到,李苗的亲生父母居然这么有钱!”

老民警到底没有忍住,低低地喟叹了一声。

女警姐姐经过最初的惊诧,很快就反应过来。

她没有老民警的感叹,脸色反而有些不好看,“这么有钱,怎么还把孩子给弄丢了?”

孩子被拐卖,肯定是人贩子可恶。

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没有尽到监护义务。

普通人,或许还有苦衷,毕竟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得已。

但有钱人呢,连飞机都买得起,难道就雇佣不起保姆、育儿师、司机……

有钱,却不知道好好保护孩子,让她丢失,让她无辜受了十几年的虐待。

不知为何,女警姐姐竟越想越气愤。

“哎!你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把私人感情带入到工作中!”

老民警见女警姐姐的情绪不对,赶忙出声提醒。

女警姐姐:……李苗也是我的工作目标,怎么就“私人感情”了?

不过,有了师傅的提醒,女警姐姐虽然不忿,却还是有了收敛。

至少见到那对所谓的亲生父母的时候,女警姐姐没有甩脸色。

“这位就是救助李苗的民警,这两天都是由她照顾李苗。”

“谢谢!谢谢你!真是太感谢了!”

说话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美妇。

她的服饰、妆容,还有气质等,都在表明,她不只是普通有钱人。

“我、我是孩子的妈妈,我叫郑明雅。我们、我们的孩子,周岁那年意外丢失,我们、我们找了她整整十四年!”

“我们、我们——”

说着说着,中年美妇,也就是郑明雅就哭了起来。

不知道是惊喜太过,喜极而泣;还是想到了骨肉分离,十几年的苦苦寻觅。

她这一哭,女警姐姐都忍不住再苛责。

看样子,她不像是个不疼爱孩子的妈妈。

或许当年有失职,但,也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毕竟她才是孩子的亲妈,孩子丢了,她比谁都揪心,寻找孩子的日子,她也过得比任何人都煎熬。

“这就是李苗!”

女警姐姐心软,却不知该如何劝慰。

她索性把身后的龙岁岁拉到了身前。

郑明雅正哭着,就听到了李苗的话。

她赶忙不顾仪态的用袖子擦了擦眼泪,抬起头,直接看向龙岁岁。

然后,就出现了一大一小两张极为相似的脸。

同样的柳叶眉,同样的杏眼,只是鼻子略有不同,但其他部位,都是出奇的相像。

“岁岁!”

看到熟悉的眉眼,郑明雅忍不住的激动。

她的孩子!

这是她的女儿啊!

她一时情难自禁,竟脱口说出了她给孩子取的乳名:“岁岁!我的岁岁!妈妈终于找到你了!”

龙岁岁:……这么巧?

之前她还对所谓的亲生父母有防备,还想着如果对方不靠谱,她就随时发疯。

没想到哇没想到,就连名字,都是这么的“有缘分”。

“好!我决定了,就冲‘岁岁’这个名字,我都愿多给你们一份‘耐心’。”

就算被逼着发疯,龙岁岁也会收敛些。

“我是傅司南。我的女儿傅柏雪,小名岁岁,一岁的时候,意外丢失。”

“这些年,我们夫妻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寻找。这次去国外,也是有消息,说是有对丑国夫妇于十四年前,在国内收养了一个一岁女婴……”

这次说话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美大叔。

他气质儒雅,谈吐有方,一看就是极有涵养的人。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脸型、鼻型跟“李苗”十分相似。

两人分开单看,或许还不会发现什么。

但,当两人站到一起,任谁都觉得,他们一定有亲缘关系。

傅司南也十分激动。

不过,他到底是男人,更感性,也更内敛。

在见到龙岁岁的那一刻,眼底闪过水光,但很快又被他压了回去。

他忍着痛哭的冲动,继续镇定的与派出所的民警们交谈。

“李苗的养父母十三年前来到这个小镇,花六万块钱,买下了现在住的房子,继而落户。”

“他们对李苗并不好,李苗从五岁起就开始做家务,照看弟弟。”

“李苗学习很好,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的养父母并不想让她继续上学。”

“……这次事情会爆发,也是因为李苗想要考高中,养父母不同意,李苗又意外听到他们说梦话的时候,提到了她的身世。”

“但,养父母一口咬定,孩子确实不是他们亲生的,是他们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在路边捡到的。”

老民警详细的介绍着情况。

傅司南已经经过了最初的惊喜、激动,他开始归于平静。

听老民警提到女儿被虐待,还险些失学,他温润如玉的面庞上,笼罩了一层寒霜。

那种上位者的气势,也瞬间高涨。

他不再是儒雅的君子,而是有了利刃的寒芒!

“好!我知道了!警察同志,刚刚接到电话的时候,我便让国内的人帮忙查了查——”

傅司南不是只顾着兴奋,他还做足了准备。

他和妻子搭乘自家的飞机,第一时间飞了回来。

与此同时,他的下属们则利用各个渠道,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

傅司南的飞机刚刚落地,就已经有消息发到了他的邮箱。

而等他们转乘直升机抵达小镇,李勇才的底儿,都快被扒光了。

“这个李勇才,十四年前和妻子一起在A务工。”

“他们在工地、饭店、超市、洗车房等地方都打过工。”

“十四年前,却忽然离开。根据火车票显示,他们去了老家。”

“十三年前,来到小镇,正如警察同志您所说的那般,他们花六万块钱买下了现在住的院子。”

“除了房子,其实他们还买下了两个铺面。”

傅司南的调查,很明显比民警的更周全。

他甚至查到了李勇才的经济状况:“这些年,李勇才夫妇似乎还在打工,但事实上,他们一家的开销,全靠那两个铺面的租金。”

十三年前,一个小院 两个铺面,总共花了十二万。

而这笔钱,可不是两个在城里打工的底层打工仔所能攒下的。

他们,有意外之财,还极有可能跟“李苗”有关系!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